你知道塑胶(相关联事物:塑料)跑道的来源吗
你知道塑胶(相关联事物:塑料)跑道的来源吗?日常生活中塑胶跑道已经是很常见的了吧,不管是在学校、体育馆现在很多公园和小区活动区域都能看到塑胶跑道的身影,那你知道塑胶跑道的来源吗,一起来看看下文的详细介绍吧。
塑胶(相关联事物:塑料)跑道一般主跑道厚度为13mm,颜色为红色,辅助区厚度9mm,颜色为绿色。它适用于建造大中小学校及体育场等铺设。年限可达到6年以上,结构很像一块正胶海绵乒乓球拍。
塑胶(相关联事物:塑料)跑道平坦坚实的地基如同乒乓球拍的底版,中间的塑胶层如同海绵,表面的摩擦层则相当于乒乓球拍上的胶粒。运动员奔跑在这种大面积的海绵拍 ;上,脚步落地时能有效减少震荡,向后蹬伸时能获得地面形变势能所回授的推力,因此大大增加了奔跑的效率(efficiency)。
跑道表面的坚牢、平坦、均匀(jūn yún)也有利于定型化技术动作的充分发挥,这便是除了短跑、跨栏、中长跑外,所有和助跑有关的项目如跳高、跳远、标枪等成绩(score)全都因塑胶(相关联事物:塑料)跑道的问世而水涨船高 ;的原因。此外,塑胶(相关联事物:塑料)跑道不论冬夏和晴雨都本性不改 ;的全天候优势(解释:能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),耐磨、耐油、耐辐射的可贵品质(Character),令人悦目赏心、精神振奋(cheer)的鲜艳颜色,运动员不慎摔倒后的安全程度,都是任何其他跑道所不能比拟的。
今天塑胶(相关联事物:塑料)跑道的和铺设技术不断改进,全塑型、混合型、颗粒型、卷材型百花齐放、争荣并茂,已经从大型体育场馆一直铺设到了小学校的操场。
人类的百米成绩(score)次跑进10秒,是在1968年墨西哥(Olympic Games)上。固然高原空气的稀薄有利于提高成绩,但吉姆·海因斯创造(create)出9.95秒世界纪录的重要原因,却是大学城综合体育场铺设的塑胶(相关联事物:塑料)跑道。从此奥运田径史发生了改天换地 ;的变化。塑胶跑道也称塔当 ;跑道,由聚氨基甲酸酯材料制成。
1937年德国化学家拜尔发现异氰酸酯与氢(Hydrogen)的聚合反应,从此将聚氨基甲酸酯引进了现代化(Modernization)学工业(Industry)。这种合成(解释:由几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)材料的许多性能(performance)优于天然橡胶(Rubber)和塑料(结构:合成树脂、增塑剂、稳定剂、色料),无论强力、硬度(Hardness)、弹性的可调范围都更宽泛,一时成为建筑界的新宠。1961年,美国明尼苏达的3M公司铺设了条200米聚氨酯跑道,不过那是为赛马使用的。
1963年聚氨基甲酸酯跑道开始用于田径比赛并立刻引起各国重视,国际奥委会很快正式承认了这一新生事物 ;墨西哥(Olympic Games)之后,塑胶(相关联事物:塑料)跑道便成为国际田径比赛的基本设施以及各大中小学校。